深圳左堂雕塑,專業雕塑設計與雕塑制作,行業先鋒。致力于金屬雕塑、不銹鋼雕塑、鑄銅雕塑、鍛銅雕塑、玻璃鋼雕塑、仿砂巖雕塑、石材雕塑、泡沫雕塑、城市雕塑、園林景觀雕塑、校園雕塑等。電話:0755-27215199,網址:m.zsencm.com
(原標題:“立時代豐碑——尹積昌雕塑捐贈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_金羊網新聞)
尹積昌 (1923—1998)于1943年畢業于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師從著名美術教育家胡根天、吳子復、著名雕塑家梁竹亭、鄭可等;1950年參與籌建南方藝術服務社(后改為廣州人民美術社)并任副社長;1956年負責籌建廣州雕塑工作室(后改為廣州雕塑院)并任主任。他先后擔任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城市雕塑規劃小組成員及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等。
圖為參加展覽開幕式嘉賓的合照 攝影:金羊網記者黃宙輝、通訊員譚弘毅
作為中國現代美術史上重要的雕塑家,尹積昌從1956年起負責籌建廣州雕塑工作室開始,就為廣州城市雕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上世紀50至60年代,廣州城市雕塑建設開始起步,尹積昌在這一時期參與創作了三件標志性作品:《孫中山紀念像》、《五羊石像》、《解放廣州紀念像》。進入80年代后,尹積昌進入創作高峰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包括《廣州起義紀念碑》、《電影先驅蔡楚生紀念像》、《孫中山學醫紀念像》、《蔡廷鍇將軍紀念像》等。其中,《廣州起義紀念碑》、《五羊石像》和《孫中山紀念像》曾獲全國城市雕塑優秀獎。
圖為展覽現場 攝影:金羊網記者黃宙輝、通訊員譚弘毅
本次展覽作品由尹積昌家屬捐贈給廣州藝術博物院。這是尹積昌雕塑原作和創作小稿的大規模捐贈,作品年代涵蓋上世紀50至90年代。其中雕塑原作和創作小稿248件,舊照片115件,以及尹積昌使用過的模具、雕塑臺、雕塑工具、辦公家具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實物,其系統性和完整性都是不可多得的,被評為2016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
圖為廣州藝術博物院院長陳偉安向尹積昌家屬尹小艾老師頒發收藏證 攝影:金羊網記者黃宙輝、通訊員譚弘毅
在本次展覽中,除了展出尹積昌的主要雕塑作品,還復原了他的工作室場景,并輔以相關文獻和圖片資料的展示和說明,讓觀眾更全面地了解這位對廣州城市雕塑事業做出過杰出貢獻的雕塑家的一生。
【作品賞析】
1、解放廣州紀念像(標準稿)(1959年作)
該紀念像立于廣州海珠廣場中央,是1959年廣州市人民政府為紀念廣州解放十周年而建造,由尹積昌設計創作,基座上有著名書法家吳子復題寫的銘文。整個紀念像連基座高16米,塑造了一名左手懷抱鮮花,右手緊握鋼槍,面帶笑容,昂首挺胸的解放軍戰士,雕像形象生動,氣勢雄偉壯觀。創作者以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將新中國解放初期解放軍戰士的形象加以刻畫,手握鋼槍,懷抱人民獻給的鮮花,寓意軍民魚水情深和解放軍捍衛祖國南大門。1969年,該像因故被拆除。現原址上的《解放廣州紀念像》由潘鶴、梁明誠根據尹積昌原作的構思另行創作,于上個世紀80年代重建。
攝影:金羊網記者黃宙輝、通訊員譚弘毅
2、五羊石像(標準稿)(1960年作)
該作品由尹積昌、陳本宗、孔繁偉于1960年4月設計創作而成,矗立于廣州越秀公園,是廣州市著名的景點之一。整個石像連基座高11米。主羊頭部高高昂起,口中銜穗,回眸微笑,注視人間。其余四羊環繞于主羊周圍,或耍戲,或吃草,還有羔羊在吸吮母羊的乳汁。五羊大小不一,姿態各異,造型優美,栩栩如生,情趣橫溢。如今,《五羊石像》已成為廣州城市的標志,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極具影響力的城市雕塑之一。
攝影:金羊網記者黃宙輝、通訊員譚弘毅
3、廣州起義紀念碑(標準稿)(20世紀80年代作)
該作品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投資興建,由尹積昌負責總體設計,詹行憲、林彬、凌鎮威參與創作,于1987年建成。該作品位于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正門陵道北端的小山崗上,其主體為一只起義者的堅強手臂,緊握著一支系著起義標志——紅飄帶的步槍,從下面作為基座的三塊巨石之間伸出,直指蒼穹,寓意沖破舊社會“三座大山”的重壓和“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思想,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顯得雄偉莊嚴,令人肅然起敬。基座正面鐫刻著“廣州起義烈士永垂不朽”的銘文,四周分別是“起義前的準備”、“攻打國民黨政府廣州公安局”、“慶祝蘇維埃政府成立”、“向農村轉移”等內容的浮雕,展現了廣州起義完整的革命歷史畫卷。
攝影:金羊網記者黃宙輝、通訊員譚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