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左堂雕塑,專業雕塑設計與雕塑制作,行業先鋒。致力于金屬雕塑、不銹鋼雕塑、鑄銅雕塑、鍛銅雕塑、玻璃鋼雕塑、仿砂巖雕塑、石材雕塑、泡沫雕塑、城市雕塑、園林景觀雕塑、校園雕塑等。電話:0755-27215199,網址:m.zsencm.com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2017年時值中白兩國建交25周年,由中國美術館策劃主辦的“塑痕 中國記憶——白俄羅斯謝爾蓋 謝利哈諾夫和康斯坦丁 謝利哈諾夫雕塑展”,于10月20日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展覽展出謝爾蓋 謝利哈諾夫作品53件,康斯坦丁 謝利哈諾夫作品92件。康斯坦丁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其祖父謝爾蓋雕塑作品30件,捐贈他本人創作的作品29件。
康斯坦丁 謝利哈諾夫 《愛因斯坦》 雕塑 青銅 33 20 30cm 2009 中國美術館藏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展覽序言中寫道:“肖像雕塑,熔鑄與雕刻了種族特征,文化特性和時代特點,以其鮮明的形象成為地域、民族、國家、歷史的象征。一尊雕像的文化內涵往往成為一個國家的表情。”
他介紹了展覽的緣起:“2016年11月,為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藏作品展,我和美術館同仁出訪白俄羅斯。期間,在中國駐白俄羅斯大使館的協助下,我得以與雕塑家康斯坦丁 謝利哈諾夫( 1967-)先生第一次會面。在明斯克藝術區康斯坦丁工作室臺架上眾多的雕塑中,霎那間,幾個似曾相識的形象使我心靈為之一震,齊白石、巴金、白楊……這神韻一閃的靈光,仿佛 他鄉遇故知 的驚喜,揭開了一段被歷史塵封的記憶。”
這批肖像雕塑的作者便是白俄羅斯著名雕塑家謝爾蓋 謝利哈諾夫( . 1917-1976)。他1937年畢業于維捷布斯克藝術學校的雕塑專業,曾參加衛國戰爭,榮獲英勇勛章、一級衛國戰爭勛章、二級衛國戰爭勛章以及紅星勛章。自1940年開始參加藝術展,1948年加入白俄羅斯藝術家聯盟,為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功勛藝術工作者(1955年)、人民藝術家(1963年),也是首批獲得蘇聯列寧獎的白俄羅斯人(1970年)。
謝爾蓋 謝利哈諾夫曾于1956年底至1957年初參加中國創作之旅,訪問中國三個月,期間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地訪問期間作了大量速寫、素描、水彩和小幅寫生油畫作品,并創作了一批人物雕塑作品,包括齊白石、蔣兆和、李樺、白楊等繪畫和表演藝術家肖像雕塑,以及普通民眾形象。
謝爾蓋 謝利哈諾夫 《杭州姑娘》雕塑 青銅 1958 (石膏材質創作于1957年) 27.5 19 21cm 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藏
謝爾蓋 謝利哈諾夫 《齊白石》雕塑 石膏 1957 (創作于北京) 63 43 24cm 藝術家家庭收藏
謝爾蓋 謝利哈諾夫 《中國風景》紙板油畫 1956-1957年 17.5 12.5cm 白俄羅斯國家文學藝術檔案館藏
本次展覽將主要呈現謝爾蓋先生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中國雕塑形象,生動展現當時中國的社會大眾形象及現實境遇。
出生于1967年的康斯坦丁 謝利哈諾夫( ), 是謝爾蓋 謝利哈諾夫的孫子,繼承祖父的雕塑創作意志。康斯坦丁1993年畢業于白俄羅斯藝術學院雕塑系(今白俄羅斯國立藝術學院),是白俄羅斯當代雕塑藝術家,自20世紀90年代上半葉開始獨立雕塑創作。
吳為山評價:“在藝術上,既有隔代遺傳的細胞,也受到他所處時代的影響。社會結構的轉型,意識形態的變化,價值觀的改變,藝術創作理念和創作方式的多元,使得康斯坦丁更多地對哲學問題和人性進行著廣泛而深刻的思考。”
本次展覽中,謝爾蓋 謝利哈諾夫的部分作品來自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別雷尼奇地區 V.K.比亞雷尼茨基-比魯利亞美術館、白俄羅斯國家文學藝術檔案館的藏品。展覽呈現在中國美術館一層2、6號展廳,將展出至10月29日(逢周一閉館)。
(原標題:去中國美術館看白俄羅斯雕塑家創作的中國形象)